歡迎你聯絡我們   土壤特徵   

土壤成因 ] [ 土壤特徵 ]

向上 ]

 

主頁

分類目錄

地理課程

世界各地

本網站

資訊屋         

電郵屋主

 

聯絡我們

       土壤的特性︰土壤顏色 、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土壤酸鹼度、土壤剖面

土壤顏色   

  1. 土壤的顏色未必足以顯示泥土的特性。

  2. 其中黑色表示含有大量有機物質,紅色表示含有氧化鐵,白色顯示有鹽分沉積聚集或氧化鋁。

  3. 土壤的顏色亦可顯示泥土排水性。在潮濕地區,排水不良,氧氣不足,鐵的氧化過程不完整,泥土呈藍色、青灰色。在排水優良地區,鐵礦氧化完整,泥土變成紅色。

土壤質地(Soil Texture)

  1. 土壤質地是指土壤中的顆粒大小分佈。

  2. 土壤顆粒可以分為礫石、砂粒、粉粒和黏粒。不同顆粒比例組合而成的土壤質地,影響土壤的疏水性和空氣循環。

  3. 美國農業部將土壤質地,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不同組成分量劃成三角表,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砂土類、壤土類、黏壤土類和黏土類。

  4. 不同質地的土壤決定了其持水能力、保肥能力、透氣程度和保溫能力。以土壤的持水能力而言,砂土保持水分最少,黏土最多,壤土中等。

  5. 砂土由於疏水程度高,保肥能力較差。黏土透水性差,土壤保肥性強。

  6. 土壤質地影響泥土中的陽離子交換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反映土壤化學活動程度,影響土壤的肥沃度。

  7. 土壤顆粒越細,表面積越大,故能吸收和保持大量的養分。一般土壤顆粒表面都帶負電荷,使帶靜電的陽離子(鹽基離子﹕鈣、鉀、鈉、錳等)被吸引到黏粒表面,令養分不易被帶走。

土壤結構(Soil Structure)

  1. 土壤顆粒很少呈單粒存在,通常會聚積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團聚體(aggregates),各團聚體的組合排列稱為土壤結構。

  2. 土壤結構可以分為四大類﹕粒狀結構(granular structure)、塊狀結構 (blocky structureprismatic structureplaty structure);當然會有鬆散無結構的情況。

  3. 土壤結構影響土壤疏水和透氣程度。在各類結構中,柱狀結構疏水性最高,片狀結構則最低。對植物而言,粒狀結構較為理想。

土壤酸鹼度(pH Value)

  1. 土壤的酸鹼反應,主要以土壤溶液中的H+OH-的濃度對比而決定。當H+濃度大於OH-時,土壤呈酸性(acidic),反之呈鹼性(alkaline),相等時為中性。

  2. 土壤的酸鹼度以pH值來顯示。pH值由114pH等於7時,土壤呈中性,pH值大於7時,土壤呈鹼性,而pH值小於7時,土壤呈酸性。

  3. 土壤酸鹼度影響土壤的肥力,而不同的植物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性不同。如茶樹、水稻喜酸性,大麥喜中性泥土,苜蓿和棉花抗鹼能力較強。一般作物在弱酸至弱鹼都適宜。

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

土壤在發育時,除非受到不斷的沖刷,否則必會逐漸積聚變厚,成為土層。由地面向下直至成土母質的土壤垂直剖面,明顯由若干層次組成。這些層次的顏色、質地、結構和物質組成均有差異,由這些連續層次所構成的剖面稱為土壤剖面。

發育良好的土壤剖面,大致可分為O、A、B、C四層。

O層有機質層,可以分為O1層(殘落物)和O2層(腐殖質)
A層淋溶層,可以分為A1、A2和A3層。

A1層又名腐殖質混合層,有機物質豐富,呈深色。

A2層是真正的淋溶層,礦物受雨水溶解,帶到泥土下層,所以顏色較淺,養分不多。

A3層是轉換層或過渡層,是由A層過渡至B層的區域,性質近似A層多於B層。

B層澱積層,是承受由A層淋溶下來的物質沉澱所形成的土層,亦可以分為B1、B2和B3層。

B1層亦是轉換層或過渡層,但性質近似B層多於A層。

B2層又名富集層或洗入層,為一最大的沉積帶,是A層淋溶而下的礦物積聚處。

B3層是由B層過渡至C層的區域,性質近似B層多於C層,稱為轉換層或過渡層。

C層母質層或底土層,由岩石風化碎屑殘積物組成。它是土壤發育的母體,很大程度上保留母岩的特徵。C層以下是未經風化的堅硬岩層。
 

 

地理課程 ] 大氣圈 ] 岩石圈 ] 水文圈 ] 生物圈 ] 災害 ] 聚落 ] 經濟活動 ] 發展 ] 世界各地 ] 本網站 ]

主頁分類目錄網站宗旨網主訪客留言討論區

歡迎你 Copyright© 2001-2010 網主 姜漢銘  Hon-ming K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