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園地│勵群策
香港的肥師奶 香港人不開心,真的是因為沒錢麼?
 

地動山移

我是住在類似村屋的單幢式住宅內,樓高四層,沒有升降機,各戶人都要上下樓梯出入。有一次和兒子下樓的時候,碰到住在下一層人家的兒子。小兒竟然指著對方說:「啊,你是肥師奶的兒子!」當時場面頗為尷尬,幸好就讀名校的對方,頗富幽默感的回答說:「你形容得真貼切。」

肥師奶是名副其實,人如其名的肥。肥師奶育有一子一女,且人到中年,肥本是平常不過的事。況且,肥是富裕社會常見的現象,早已不是取笑的對象了。但是,肥師奶雖自知其肥,卻喜歡穿緊身的衣褲,因而讓象徵著舒適安逸的「幸福的輪胎」,奪褲而出,甚而在走路,特別是上下樓梯時,上下震動。有時行色匆匆,則更有地動山搖之勢。

俗云「大人有大量」。肥師奶既為大人,當有其大量也。要成為肥師奶,當然要食量大。據菲傭間「八卦」所得,肥師奶在吃消夜時,能盡兩包即食麵。以現今重視健康和綠色食物的潮流而論,肥師奶之舉,不可謂不勇。

肥師奶的食量,外人無從得知,道聽塗說,作不得準。可是肥師奶音量之巨大,確是威名遠播,街知巷聞的。這可是親身體驗,身歷其境的。

本以為肥人心廣體胖,凡事看得開,人才會胖。可是肥師奶人雖肥,器量卻成反比的小。她對甚麼事都有不滿,尤令人百思不解者,是在她的心內,竟容不下一頭狗和一隻雞。

實在太毒了

住在地下的老太太,養了一頭狗,用意在於看門口;至於對面樓宇的一家人為何會養雞,則不得而知了。是為了司晨?是為了要吃走地雞?都有可能吧。人和牲畜,有很大的分別,其中一種是人有自制的能力而牲畜沒有。但即使是人,也會有不受他人控制的時候,又何況是雞狗呢?結果,每每在意想不到的時候,會聽到雞狗的叫聲,而每聽到狗吠雞鳴時,都會同時聽到肥師奶的大叫聲。大抵香港人工作繁忙,壓力沉重,容不下半點意料以外的聲音,尤其深夜之際,擾人清夢,便將不滿宣之於口了。結果,不論早晚,肥師奶都有可能推窗大罵,由雞狗一直罵到其主人。

肥師奶不單只罵,還落手。有一次,地下傳來不尋常的狗吠聲,便推窗下望。看見肥師奶與丈夫,正合二人之力,要捉住那頭低吟的狗。可幸,那頭狗相當健碩,合二人之力,花了十多分鐘的時間,仍無法捉住那頭狗,最後只好放棄。

又有一次,半夜三更,先是狗吠聲,繼而是肥師奶的漫罵聲。這次是異常的歇斯底里,終於一輪機槍過後,霍然一聲,沉寂了。第二天早上,地下的太太推開大門,撲面而來一陣惡臭,赫然發現地面上多了些粒狀、糊狀物體。想深一層,實太難為肥師奶了,以現今的衛生水平看,要收集這類物體,確實不容易,可謂「條條皆辛苦」。

其實,雞狗的聲音,有何討厭之處呢?陶淵明「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不是寫出了田園生活中的鄉郊之趣嗎?證之於今,也名副其實的符合了聞一多先生「也許你聽那雞狗之聲,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的詩句。

肥師奶的音量實在太大了,肥師所用的方法實在太毒了,以至令人無法忍受,結果,養狗的人將狗交到其他人處寄養,最後因疏忽,死於兩年前的十號風球之中。至於雞,亦從此收聲,不知所終。雞狗的聲音沒有了,肥師奶的咒罵聲,卻仍然時不時傳來耳中。

快樂來自內心

肥師奶勝利了。然而,肥師奶得到甚麼?

其實,快樂來自內心,內心越不寬容,人便越不快樂。的確,現今的香港人是不快樂的,因為內心的寬容實在太少了。這不但是對其他人缺少寬容,連帶對至親的父母兄弟,也缺少寬容。

去年冬天的氣溫有點反常,十二月了,還是挺熱的,為了透透氣,晚上便打開大門,因而聽到了肥師奶開門的經過。肥師奶來到家門,先是按門鈴,示意屋內的人開門。可是門鈴響過了,沒有人來開門。肥師奶於是大聲叫女兒和兒子開門,可是叫了好幾次,仍然沒有人來開門。肥師奶一邊拍門一邊大罵,結果仍然是沒有人來開門。肥師奶只好在大罵聲中,取出鑰匙,開門進入屋內。為甚麼屋內的人知道家人回來了,竟不願去開門呢?為甚麼肥師奶明明有鑰匙而不用,卻要按門鈴呢?

於是,想起了二樓婆婆說的一件事。有一次,肥師奶的女兒回家,按門鈴,沒有人開門;大力拍門,叫屋內的哥哥開門,可是都沒有反應,只好站在門口。二樓婆婆發現她不得家門而入,又時值中午過後,知道她未進午飯,便招呼她入屋內,給她一些食物,讓她打電話給爸爸求助。爸爸接到電話後,打電話回家,叫兒子給妹妹開門,可是門仍然是關上的。直至這位父親回家,她才可以返回屋內。以後的事情,便不得而知了。

冷淡涼薄

究竟香港人發生了甚麼事,竟連最親密的一家人,也弄成這樣的田地?父母兄弟互不理睬,幾成陌路。何以家庭會淪落到如此的地步呢?這樣的家庭,香港何其多;這樣的生活,香港人怎過?

連對至親的人也不瞅不睬,對其他人的親人,自然更為冷淡涼薄了。

終審法院判決有居港權的人士可以留在香港,不用遣返大陸。可是,香港人都齊聲反對。家人團聚,不是人間美事嗎?「他鄉遇故知」,古人尚且認為是人生四大喜事,為甚麼家人團聚,卻要受香港人的阻撓呢?一班有居港權的青年到中學交流,換來的,只是香港學生無情的嘲諷。說他們懶惰,他們來港的目的只是貪圖可以領取綜援。真的嗎?如果綜援的領取資格有問題,為甚麼不修改有關的條例,卻要懲罰有居港權的人士不得和家人團聚呢?

認錢不認親

這邊廂,剛驅逐了逾期居留的有居港權的人士,那邊廂,卻因為要振興旅遊業,大力宣傳,甚且要中央幫忙,簡化大陸人來港的手續,放寬雙程證來港的名額。現在,更堂而皇之,歡迎內地的大款,攜款五百萬便可移民香港。這些做法,目的是要吸引更多拿著大疊大疊人民幣的大陸客來港。市面上,早已有許多店鋪貼有「歡迎使用人民幣」的字樣。堅拒港人的子女來港,卻歡迎攜款而來的大陸人,認錢不認親,這就是香港人了。

以微笑迎接人生的痛苦

桑蘭是中國體操運動員,曾奪得第八屆全運會跳馬冠軍,是奧運該項目的熱門金牌得主。可一九九八年美國的友好運動會上,因為閃避突然而過的一位教練而摔傷,以至下半身失去知覺。身受重傷的桑蘭,在美國就醫時,她的主診醫生說﹕「桑蘭很沮喪但沒有哭,她的確是一個堅強的女孩子。」另一位當地的醫生說﹕「從這小姑娘身上,我看到了勇氣。」又有報道指﹕「幾乎所有見到過桑蘭的人都忍不住流淚,但桑蘭不流淚。」她甚至淺笑,安慰為她流淚的隊友﹕「別哭呀﹗我這不是挺好的。你們都對我笑一笑,過來親親我吧……」桑蘭就憑藉她堅毅的微笑,著名的「桑蘭微笑」,打動了美國人民的心,罕有地獲得當地傳媒的報導。現時,桑蘭獲得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取錄為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本科生。年多前,當她到浸會大學為前游泳代表李穎詩及跳水運動員俞越負責訪問及撰寫的《摘金背後—十個運動員的成長故事》新書作宣傳時,香港的學生向她問些甚麼問題呢?「運動員一般的學術水平比較低,你能獲北京大學取錄為本科生,不會對其他的考生不公平嗎?」對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對一位曾經有望奪取奧運金牌,卻因為失手而變成傷殘的運動員,對一位身受傷殘而仍然堅毅不屈,以微笑迎接人生的痛苦,繼而受到美國傳媒重視和鍾愛,因而專題報導其受傷奮鬥故事的中國運動員,這樣的一個問題,不顯得小家嗎?從問題判斷,你會認為這位浸大學生的學術水平,肯定會高於桑蘭嗎?連方力申這位名不見國際的運動員,港大也尚且取錄了;難道北大不可以取錄一位具國際知名度的運動員嗎?

做人不可以寬容點嗎?

世界是不完美的,人是不完美的,明乎此,便知道寬容的重要。佛教說慈悲,基督宗教說愛心,儒家說忠恕之道,都是要求人放棄追究的權利。可是香港人為求滿足個人的利益,事事投訴,事事見報,事事要有人負責、認錯,最終導至兩敗俱傷的地步。人真的不可以寬容一點嗎?

寬容要有所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是誰都懂的。有錢人應是最有資格付出金錢的,可是香港的有錢人雖然有錢,卻不見得寬容。共渡時艱,是現時響噹噹的口號,可是誰要渡時艱?香港的交通費用昂貴,連政府也希望公共交通機構將費用下調。可是,九巴雖年年賺大錢,也分拆路訊通,大賺一筆,陳祖澤卻說九巴的車費沒有下調的空間,反而有加價的壓力。可見共渡時艱是對小市民說的,賺大錢的卻從來沒有說過他們願和你共渡時艱。

香港的大富豪

前行政會議成員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說要加他們的利得稅,要先減公務員的人工,否則休想加他們一分一毫。原來政府的財赤,若要全港市民共同負擔的話,有錢人要沒錢的先負擔,他們才願意負擔。有錢人多繳十萬八萬的利得稅,對他們的生活有影響麼?何苦要和月入一萬幾千的人斤斤計較呢?有錢出錢,只是慈善籌款活動時司儀的說話,有錢人卻沒有同意這句話。

去年七大地產商罕有地登報,聲稱香港的電費太貴,矛頭直指港燈。和黃的霍建寧只好公開說,一直以來牟取暴利的是地產商,不是電燈公司,還調查香港各種公用服務所收取的費用,由八三年至零一年,電費累積加幅只有三十巴仙;交通費累積加幅為二百零七至二百九十三巴仙;燃氣費累積加幅為一百零一巴仙。為甚麼地產商不向一般市民認為費用最昂貴的巴士公司要求減費,卻向電燈公司要求減費呢?答案可能是他們根本不坐巴士!的確,地產商在九七前,賺了個盆滿砵滿,即使現在,也不見得七大地產商要做賠本生意。九七前,人人嫌賺錢賺得少的公用機構沒有因為地產商賺大錢而眼紅,現在,地產市道不景了,地產商卻酸溜溜的公開說電燈公司賺了大錢,應該減費。這就是香港的大富豪?

慈善事業

可是,看看另一邊廂,美國的富豪又如何?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初到美國時一毛不文,後來成為工業大王,壟斷美國的鋼鐵業。一九零一年他宣佈退休,把鋼鐵業務以四億美元售給JP摩根,然後全身投入慈善事業。他認為富有的真正意義是能夠做善事,他還呼籲其他大亨在有生之年跟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卡內基在他去世前,將財富的九成捐了出來,最為人樂道的善舉是在全球多國興建了二千五百座圖書館。他還留下一句名言:The man who dies rich dies disgraced。現代的美國富豪,捐錢也絕不手軟。傳媒大亨端納(Ted Turner)捐出十億美元給聯合國;英特爾創辦人Gordon Moore捐出約六十億美元,差不多是他所有的財富,用作環保和醫療發展。現時全世界的首富蓋茨(Bill Gates),於五年前,和太太Melinda成立了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慈善基金,至今約捐出二百四十億美元,佔他個人財富的六成。曾在一年內,基金便捐出了十億美元。

在這眾多的美國富豪面前,香港的富豪將會die rich 還是die disgraced呢?

真人真事

香港人越來越肥胖,可是心胸越來越狹窄。香港人不開心,真的是因為沒錢麼?窮有窮開心,香港人不快樂,是缺乏寬容,是過於計較利害,是不甘於損失。以下是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五日,經濟日報許金峰的專欄中所寫的故事,作者強調是真人真事:

在十六年前冬夜的除夕晚上,札幌的一家地道麵店,由一對夫婦用心經營,經常客滿。這晚,人人提早回家,老闆夫婦在十時左右,正打算關門時,店門輕輕打開。一個穿著格仔舊大衣的女人,帶著兩個小男孩走進店內,怯怯的問可不可以要一碗麵。老闆娘帶他們到最靠邊的二號桌子,老闆馬上煮麵。孩子大的十歲,小的六歲,本來一份只有一團麵,他加了半團。母子三人圍著湯麵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付了一百五十日圓,走時老闆和老闆娘真誠的向他們說:「謝謝,新年快樂!」

很快又一年了。除夕夜差不多相同時間,三母子又出現,要一碗湯麵。老闆娘提議煮三碗麵給他們,老闆認為這樣會令人尷尬。轉頭他多放了一團麵,煮出一大碗。一樣的津津有味,一樣的真情的祝願。

第三年的除夕夜,還未到十時,兩老便有點緊張,二號桌子放上「預約席」的牌子。客人店員都走了,他們馬上把漲了價的二百元一碗的價目紙改回一百五十元。三母子十時許出現。今趟他們要兩碗麵。老闆放進三個麵團,煮了兩碗。

原來,女人的丈夫在造成八人受傷的車禍中過世,要她承擔保險賠償差額。她努力工作得到勤工獎金,能夠提前清債。她多謝兒子派報紙又做家務。大兒子說出一個秘密,原來小弟在徵文比賽中得獎,題目是《我的志願》。小弟把家庭困境大聲讀出,又提到除夕晚母子在一家麵店吃麵,雖然三人只吃一碗麵,但伯伯、伯母竟然向他們道謝,那聲音好像鼓勵他們勇敢活下去。他決定開麵店,對每個客人祝福。老闆和老闆娘聽到這裡也暗暗流淚。

這年之後,三母子再沒有出現,但老闆和老闆娘依舊十時許在二號桌放上「預約席」。

多年後一個除夕晚上,店門輕輕打開。兩個西裝筆挺的青年內進,老闆和老闆娘正想說客滿時,認得後隨的穿和服的女人,是當年三母子的媽媽。熟客提醒兩老,「你們等了十多年那個十時後的預約席,快快招呼他們吧!」

原來,哥哥做了醫生,弟弟做了銀行家。

將窮人視為上賓,施予而仍維護對方的尊嚴,這份支持、鼓勵,才能讓人活於尊嚴,這種施予才有價值。可是這樣的事,香港會發生嗎?三個人吃一碗麵,相信早已被店員的冷言冷語送出店門。觀乎香港聖誕前夕公眾地方的垃圾以及在樹木上的塗鴉,年輕人還振振有辭的說,「罰款六百之嘛,我又唔係畀吾起。」「清潔工人會清洗得好辛苦?佢地係唔係都要做架啦,唔使佢做咩?」如此功利的社會,自會產生有錢大哂的年輕人,這能怪誰呢?香港有這樣的年輕人,你說還會有未來嗎?

 
回應

暫時未有任何回應


轉載自 勵群策二十六周年紀念特刊
出版日期 2004年

文章目錄

作者
陳懷卓老師

STGESS(Alumni)--Logo
本網創建日期 :27/11/2000
網站提供校友會

Shatin Government Evening Secondary School (Alumni)

Asp免費空間提供 Brinkster
編輯及管理:Suki & Mabel 設計: M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