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園地│勵群策
教學隨筆 真是傷了我們的心!
 

開拓視野和思想領域

  回想二十多年前選擇職業的時候,並不是因為當教師有甚麼優越的待遇才選上了它。反之,當時教師們普遍不滿政府給他們的待遇而進行了罷課。我是因為喜歡讀書,所以看中了手不離書並且假期多,方便公餘進修的教師行列。假若不入這行,還可以有別的出路,因為中華電力公司的學徒訓練計劃取錄了我。相比之下,做中電學徒或會是個更佳的選擇。學徒訓練為期四年,其間有生活津貼,雖然微薄,但足以舒緩家中沉重的經濟壓力。而且由僱主保薦到工業學院(現今的IVE)作部分時間給假進修,可以邊做邊學,實在非常適合年青人。反觀現今的環境欠佳,工業北移,可以給年青人選擇的出路實在不多!

我放棄了當學徒,而進了葛量洪教育學院(今併入了香港教育學院)接受為期兩年的師範訓練。這兩年的訓練並不足夠裝備我成為一個成功的老師,不過倒開拓了我的視野和思想領域,使我在往後的日子不斷進修,精益求精。

青春活力全然擺上

  為人師表的擔子實在不輕!在傳道、授業和解惑的功夫上,必須付上十足的心力,把青春活力全然擺上,才勉強守住了崗位。除了常規的教學工作外,還要面對很多其他的挑戰。其中最難的就是身體力行地去實踐自己向學生所提倡的道理。譬如說「我們不應賭博」是老生常談的德育課題,但此話實踐起來甚難。記得多年前跟學生討論這個課題的時候,總會得到大部分同學正面的回應和支持,大家都認為賭博是對健康人生有損的。但在今日的社會,似乎大部分人已改變了立場,「賭博」已成了生活中的「指定動作」。當跟學生討論時,我每每是孤軍作戰,是班裡面唯一反對賭博的人。有時我真是懷疑自己是否太「食古不化」!有一個我所認識的學生,每天午飯的時候總是纏著賣飯盒的嬸嬸,向她討個免費飯盒。我奇怪他為甚麼沒錢買飯吃,便向他查問,他告訴我是因前些時候跟人「賭波」輸了「口數」,現在要把飯錢還債。我感慨現在的青少年已提早過著成年人的生活,沾染了成年人的惡習!在此我實在忍不住要批評政府把「賭波」合法化的做法。政府只顧眼前的利益而罔顧對青少年帶來的影響。美其名是把「賭波」納入監管,但結果只令其更「大眾化」。我們每天在教室裡抗衡賭風歪理,而政府卻在唱反調,實在叫人失望。

不是「教書」,而是「教人」

  記得還在教育學院受訓時,導師曾經糾正我們的觀念:你們將來不是「教書」,而是「教人」。因為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此後,當我向人介紹自己的工作時,總是很小心地說。如果對方回應說:「啊!是教書的。」我會馬上更正他說:「不是教書,是教人!」這個信念一直維持了二十年。但面對一天比一天困難的環境,信心也有點動搖了。當工作壓力太大的時候,自己便想:「我算甚麼?只一個小小的教員罷,幹嗎這麼上心?還不是為兩餐罷了!」話說回來,當眼見學生從失敗中認識了自我,從錯誤中糾正過來,內心是有一種欣悅難以言傳,總算是得了最佳的回報!

語文基準試

  在教育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語文教師要面對新的挑戰—語文基準試。政府要求我們英文教師在二零零六年之前達語文基準,否則不能繼續任教英文科。這個要求表面看來是很合理的,但其實是變相的給我們投了不信任票。政府這樣做是傷了我們的心!為甚麼單要重新評核我們呢?這無疑把學生的語文程度低落的責任全推在我們身上!起初我對政府這個政策有些反感,決定抵制基準試。後來我的上司跟我說:「你若不快達基準,恐怕會是第一個被攆出英文部的,還是不要跟自己的飯碗鬥氣吧!」他的說話不無道理。於是我在暑假期間修讀了兩個基準試的課程(合共有五個單元)。這兩個課程非常密集,把基準試斬件式加插其中。學員要在所有的測試中取得及格,才可以順利達標。雖然考試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反應是比以前慢了,感覺有點力不從心。我們做學生的時候受盡填鴨式教育和考試制度的折磨,到如今為人師表仍免不了掘服於這個考試主導的教育政策,恐怕「樂善勇敢」只能寫成牌匾,掛在大堂上,於實際毫無幫助!

更新專業知識

  本學年剛開始,我收拾了心情,重返教育學院讀書,修讀的是一個三年制的混合模式兼讀課程。畢業後可以符合了政府的語文基準要求,保障了飯碗的同時,也更新了專業知識,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不過在職進修並非易事,有恆心毅力之餘,還得看身體的健康狀況是否支持得住。為了這張三年後才兌現的期票,還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因此我深深的體會在沙官夜校讀書的同學們,是犧牲了很多公餘的時間,下了很大的決心去完成學業,我相信我們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

 
回應

暫時未有任何回應


轉載自 勵群策二十六周年紀念特刊
出版日期 2004年

文章目錄

作者
胡潤宗老師

STGESS(Alumni)--Logo
本網創建日期 :27/11/2000
網站提供校友會

Shatin Government Evening Secondary School (Alumni)

Asp免費空間提供 Brinkster
編輯及管理:Suki & Mabel 設計: M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