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園地│勵群策
治學之道 何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乎?
 

治學之道

  自余任教沙官夜中,迄今夙忽六易寒暑,自感蹉跎六載歲月,未敢奢言有成,惟時時以盡己為本,不敢稍怠,以貽禍後學者也。觀乎今世,教育宏旨仍有秕漏,而當政者,亦嘉惠我輩失學青年,廣設成人夜中,以補其缺,是乃德政也。

  教育乃有志樹人,其效期之百年,苟非及早籌謀,至誠以赴,安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哉?曩者之教授法,每以學者幼年記憶方盛之時,背誦強記之,俾在理解方長之時,回憶而思辨之,期達「一旦豁然貫通,則眾物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朱熹語)然此法以今教育科目之繁重,頗不適宜,是則必以科學之法取之。以我國固有道德智能,配以西方物質科學相佐。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己之長,獻於世人,則教育之教,庶幾可成矣。觀乎當今青年犯罪,與日俱增,引以為憂,苟不及時自反修德,訴諸良之,其患無窮矣。而人類之禍褔,繫之於人心之善惡,忘念作狂,克念作性 ,一人貪戾,數千萬人之命喪矣,實足以為誡。故根治之道,須從道德痛下功夫,而始於過人之誠意正心,確認性宜率而不宜任,欲宜制而不宜縱、財為末,德為本,孝為百善之首,淫為萬惡之源,誠為立德之始,忠為處世之道。此乃不可失者也。而欲促其成者,必先治學,今略論治學之道,聊供諸生勉之矣。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治學之道,貴乎精博,如今之治學者,僅知其表,而未知其裡,如周易云:「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此乃知之不全也。故為學必先明其義,何者為本?何者為末?何者為薄?何者為厚?如本末倒置,則招其敗也。欲求知之全者,則中庸所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乃所必從也。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治學之階梯,學、問、思、辨為知之事,篤行乃行之事,然知行非對立,而為一體。吾人非為知而求知,乃為行而求之,非為求知之事行即止,非行之時知即廢。而須知隨行,愈行愈知,由是可知,知與行互為因果也。

  然何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乎?是以具其法、其序。知之材料欲求其豐,是以學必曰博,知之材料欲求其確,是以問必曰審,知之材料欲求其密,是以思必曰慎,知之材料欲求其晰,是以辨必曰明。治學經此四階層,則謂「知」也,則知之必能行之,唯恐行之不篤,故謂篤行,既行必求其篤,既學則必求其能,既問必求其知,既思則必求其得,既辨則必求其明,而學、問、思、辨、行,皆一貫而不偏廢也。如是為學則望可成也。

  余疏於學問,懵於知聞,惟編者不竭促勵,一本教讀必盡忠之宏願,輒不敢讓,未容稍懈,用是不揣付梓,蓋亦拋磚引玉,以俟後學者也。

 
回應

暫時未有任何回應


轉載自 勵群策
出版日期 1987年

文章目錄

作者
陳景光老師
勵群策

STGESS(Alumni)--Logo
本網創建日期 :27/11/2000
網站提供校友會

Shatin Government Evening Secondary School (Alumni)

Asp免費空間提供 Brinkster
編輯及管理:Suki & Mabel 設計: Mabel